認識的女孩在某個下午推門進來,與我打招呼後,隨手脫下外套,露出年輕雪白的頸項與腰身。然而,那種年輕載著憂鬱與無力,那種雪白,像是一杯沒有任何糖分的牛奶。我回想她起最初踏進書店的樣子,她真的愈來愈瘦了。及後,女孩輕輕道出事情——前陣子不知道發生什麼狀況,就把那些藥丸吞進肚子,便給家人送進醫院,醫師和護理師一如以往用專業技術,把又髒又破的胃,像洗衣服一樣地翻轉清洗,終於又好像把痛苦的靈魂再次洗乾淨了。聽到這種事情,我已經比以前更懂得控制面部表情與回應語氣,也已經學懂不急著批判,不急著氣憤,不急著傷心,更不急著在起死回生的人面前說陳腔濫調道理,因為我心裡明白,如果世界美好,沒有人甘願放棄生命。當然,看到女孩站在面前,我還是慶幸,她沒有死掉。
從讀詩,去尋找自己生命的答案
趁還活著的時候,就做自己喜歡和相信的事情吧。身為書店店長,我能夠做的事便只剩下最沉默的聆聽,以及告訴你:「去讀詩吧。在詩的國度裡,沒有人會批判你、歧視你、傷害你,但你仍然會流淚、會痛苦、會煩惱。然而,這都是美好的成長過程,因為只有懂得悲憫的人,才會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堅強和脆弱。」還記得那日女孩臨走前,問了我一個問題:「在一段關係裡,是不是付出愛比較多的人會比較痛苦?」我把我的答案告訴她,但那是我的答案,不是她的。就好像她帶走的幾本詩集,葉青的《雨水直接打進眼睛》、湖南蟲的《最靠近黑洞的星星》、何貞儀的《脫序演出》,我相信就算我們讀相同的詩集,可我們從詩句裡摸到愛與悲傷的形狀都不會一樣。說穿了,人生裡有許多事情,就像湖南蟲的這首〈沒有原因〉,有時候沒有原因跟沒有答案是一樣的,而我們要知道那原因那答案的話,就只有鍥而不捨地思考人生的意義。
因為語言不足以形容
所以只能說
沒有原因
因為傷在曼秀雷敦無法照料
的地方
只好說沒有原因
不要問我為什麼喜歡你
隕石撞不撞地球
有原因嗎?
宇宙裡的外星人遲遲不回信
不按讚不留言
也從不解釋
暖冬或者
風吹得陽光稀薄的夏季
都不構成理由
訊號微弱或者
斷電
也不影響大腦運作讓體溫上升
因為找不到
感冒發生的原因
只能說在夢裡不小心著涼了
因為夢不足以說明
所有漣漪
只能說沒有原因
——〈沒有原因〉,湖南蟲。
思考精神和肉體上死亡的分別
女孩離開書店,又再回去煩惱生活裡的點點滴滴,她帶走了詩集,同時留下了功課給我。死亡事件其實天天都在上演,但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會思考,精神上與肉體上的死亡有何分別?日本小說家本間久雄的名言:「很多人是30歲就死了,到80歲才埋葬。」簡簡單單一句話,微小如針,卻足夠把虛偽活著的人心刺出血來。面對香港「反送中」事件仍未落幕,至今已有4名香港人犧牲寶貴生命作為反抗暴政的遺言,面對陌生人的離世,我們於情感上理應有所距離,但為什麼很多香港人會感到無比心痛呢?或許,正是我們深信公義可以改變和拯救人的命運,但殘酷現實卻好像不斷在推翻我們這種內心的深信。不過還是有希望的,當我在網路上看見散落香港各處的「連儂牆」(Lennon Wall),美麗的彩虹便利貼,裝滿民眾的心聲,每一頁都是動人的詩。你有沒有想過葬禮是什麼顏色的?當我在書櫃中抽出詩人王志元的絕版詩集《葬禮》,午後陽光映照那粉紅色封面,甜美的溫度瞬間提升,但當我重新打開慢慢翻閱,粉紅色包著的原來是灰階的時間盡頭,有人在那時間裡活著,有人在那時間裡成為無法觸摸的深夜。
讀詩不一定是快樂的事,但我知道有種休息可以在悲傷中進行,正如希望往往是在絕望中誕生。
有人在樹下歇息
有人在牆上畫第一千隻鳥
窗邊靜止的人都在等待
我無法不替他們祈禱
有人穿過草原
有人拿著杯子還沒坐下
我想停下來旋轉的灑水器
讓窗邊的人探頭出來看
你穿著白衣裳看我
說喜歡我的手指
太陽很大
不能用手去擋
——〈十一首之一〉,王志元。